讀長篇報告文學《點燈人》,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人在衣食住行之外,還得追求點兒別的什么,方才不枉來人世間走一遭。
錢海軍在浙江慈溪既不是明星,也不是富翁,但在很多人心中他比明星更耀眼,比富翁更慷慨。他是公益事業(yè)的踐行者,而且一干就是23年。從最初利用一技之長義務為社區(qū)老人換一盞燈,到后來將“免費業(yè)務”擴展到電器維修、人文關懷等方面,錢海軍用他助人為樂的態(tài)度感染了很多人,影響了很多人,也帶動了很多人。
如書名所言,錢海軍是一名點燈人。點燈人有兩重含義:首先是肉眼所見的燈。錢海軍是浙江慈溪市供電公司客服中心的一名社區(qū)經(jīng)理,職業(yè)是一名電工,他點的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燈;其次是眼睛看不見的人們心中的燈。錢海軍除了免費為社區(qū)里的孤寡、空巢老人等特殊群體提供電力維修服務,還時常利用業(yè)余時間去看望他們,為他們解決生活困難。老人感受著他帶來的溫暖,仿佛心中有燈。
當然,僅有一個錢海軍是不足以點亮夜空的。如果只有一個點燈人,一天點十盞燈,全年無休,也不過三千六百五十盞,十分有限。所幸我們看到的是很多像錢海軍一樣的志愿者。他們時而聚集,時而分散,但點燈之舉從未停止。于是,我們眼中便有了流光溢彩的燈海。
說起光,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亮,繼而會感受到溫暖。無論是日光還是燈光,均是如此。如果說日月光輝是大自然賜予世間萬物的光,那么燈光則是人造的光。隨著時代進步,電對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重要,與電相關的從業(yè)者身上的擔子也就更重了。
有人說,錢海軍和錢海軍式的點燈人是人們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事實確實如此。1998年,錢海軍家所在的社區(qū)初建。他填了一張申請表,就成了社區(qū)的“編外電工”。一個電話,他呼之即來,風雨無阻。1999年,在給一位姓林的老先生修日光燈時,老人一句“老了,沒用了”的嘆息,讓錢海軍下定決心將更多的時間用于服務60歲以上的老年人。從此,農(nóng)歷除夕夜,他要去開展公益服務活動,與家人團聚便成了一種奢侈。2013年,“菲特”臺風來襲,錢海軍和同事們馳援溫州、馳援余姚、鏖戰(zhàn)橫河,用行動詮釋了電網(wǎng)人的責任與擔當。2014年,錢海軍和他帶領的志愿者團隊發(fā)起了關愛空巢老人的“暖心行動”。2015年,他們又發(fā)起了“千戶萬燈”扶貧幫困志愿服務行動,并將這一活動從慈溪推廣到寧波,又從寧波推廣到浙江全省,后來又擴展至省外多地……
感人的事跡有很多,書中也只是講述了一部分。從這些故事里,我們能領會點燈人和點燈之舉的價值和意義。我尤其喜歡書里引用的《傳燈》那首歌。歌詞的最后幾句是“每一條河是一則神話,每一盞燈是一脈香火,每一條河都要流下去,每一盞燈都要燃燒自己”。
未來很遠路很長,很多東西都會消散在時光里,但我相信,正能量能夠永久傳承,精神的力量和光亮能夠穿越時光之河抵達遙遠的彼岸。(胡倩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