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高速,寄托千秋夢想;大道出滇,承載群眾夙愿。中國電建建(個)元高速公路建設者們歷經4年的攻堅克難,終于迎來了建(個)元高速公路建水至個舊段正式通車。
云南省紅河州建(個)元高速公路項目建設總里程約122.49 公里,為云南紅河州政府與中國電建集團資本合作的PPP項目,是云南省“十三五”期間五年交通大會戰(zhàn)的重點建設項目。該高速公路的順利通車對完善云南省公路網,優(yōu)化區(qū)域路網結構,促進沿線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歷史的畫卷,總是在砥礪前行中鋪展;時代的華章,總是在新的奮斗里書寫。回望過往,這段傾注了電建人初心和熱血,演繹而出的大道出滇的壯闊征程,壯哉!
探新路,填補高速公路特高地溫隧道施工的空白
說起隧道施工,對工程建設者而言并不陌生,巖溫88.8度的高速公路隧道確是世界罕見。
采訪到尼格隧道施工人員,所有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熱”“太熱”“悶熱”“熱的受不了”“熱的呼吸都困難”。
“每次隧去尼格隧道都要多帶一套替換衣服?!睖y量小伙這樣說道。
“隧道里面的溫度太高了,工人每2小時必須進行換班,休息的時候他們的衣服褲子都在滴水”,隧道內施工員這樣說道,“甚至,有些工人直接甩開膀子,擼起褲腿,加油干?!?/p>
“尼格隧道不僅高地溫,且洞內巖溫最高達88.8℃,水溫高達63.4℃,空氣溫度也能高達56.4℃。此“四高”引發(fā)的熱害以及有害氣體等問題導致施工難度極大”,承擔該隧道建設任務的水電五局建(個)元高速公路項目總工程師彭名君提起尼格隧道,感慨地說道。
為確保履約進度,建設者們攻堅克難、勇于探索、以人為本、以科學為導向,服務工程實踐為目的。研究出了以溫度監(jiān)測、熱源阻隔、洞內降溫、效果評價為主體的“預,防,治,評”四位一體特高地溫隧道施工完備體系。
該體系通過噴涂聚氨酯泡沫、滲水段注漿封堵等措施,減少熱量交換,阻斷熱量傳遞,并構建單通風+雙通風+灑水噴霧+冰塊降溫系統(tǒng)使用分區(qū),實現了對掌子面前方熱源集中處合理有效降溫,直接將隧道洞內溫度由58.6℃下降至30℃,有效的實現洞內溫度的降低與控制。同時,通過建立AHP和可拓理論數學模型,運用綜合勘探預報技術以及搭建的環(huán)境動態(tài)監(jiān)測系統(tǒng),不僅實現了對隧道的高地溫狀況以及有毒有害氣體進行全方位的動態(tài)監(jiān)測,而且對預防治各項指標進行綜合評判,對人員舒適度進行預評價,根據評價結果調整指標參數,指導現場高地溫隧道施工管理。
隧道施工工人坦然的說“自從有個這降溫隔熱系統(tǒng),雖然是從烤箱變成高溫桑拿,但相比之前,可以忍耐、承受了。”
“預,防,治,評”四位一體的在尼格隧道順利實施,給特高溫隧道施工積累了寶貴經驗,填補了國內特高溫公路隧道工程領域體系的空白。
出實招,突破高陡山區(qū)高墩施工的技術瓶頸
說起紅河州建(個)元高速公路尼格樞紐的建設,在每個人的心中刻著“艱”“難”“險”3個字。全線被河流峽谷分割為多個互不聯(lián)通的區(qū)域,沿線山峰高聳入云、懸崖峭壁林立。電建人化勤勉于坦途,將大道呈現于彩云之南。
尼格樞紐所在地附近村支書經常說“回想3年前,尼格樞紐崖壁上仍是密密麻麻的滿堂紅腳手架和錯綜復雜、錯落交織的施工便道,現如今已是大道通途。非常感謝高速公路建設隊伍,幫助我們家鄉(xiāng)建設,也非常敬佩你們?!?/p>
尼格樞紐是典型的山區(qū)高速公路立體互通樞紐,其工程規(guī)模大、錯綜復雜、立體交叉,橋梁下部結構包括圓柱墩和薄壁空心高墩兩種結構形式,上部結構包括現澆箱梁和預制T梁,且施工區(qū)域內地形及地質條件復雜,施工過程中存在“三難兩險”,即場地布置難、材料進場難、高墩施工難、支撐體系風險大、人工挖孔風險大等因素。
為解決材料進場、山區(qū)地形狹窄、無合適場地布置點,水電五局建(個)元高速公路項目部在尼格樞紐處修建施工便道高達16條,總里程高達6公里。項目班子會議、技術攻堅會不斷研討,從倒排工期、合理安排施工順序,到大縱坡臺階式預制梁場,再到“預制場出場一次性驗收合格”等科研成果的研發(fā), 成功克服了狹窄區(qū)域梁場建設和制梁的難題,實現了無存梁區(qū)T梁快速預制的需求。項目研究出的“提高預制場出場一次驗收合格率”獲得四川省QC成果一等獎。
為了解決樞紐弧形段現澆梁澆筑難題,面對懸崖峭壁、70度以上大坡、高墩、大跨度、地形、地質、地貌等限制,現澆支撐體系搭設極其困難和復雜。項目部重點攻克,廣泛查閱資料,通過“有限元模型”,針對不同地形條件下的現澆支撐體系適用性問題進行研究,開展?jié)M堂式支架、鋼管柱、貝雷梁、門式結構組合結構選型設計,研制出針對高陡山區(qū)施工地形條件、工程特點和縱橫向陡坡角度,構建上部結構現澆施工的組合支撐體系。
在尼格樞紐施工中,水電五局項目部科研組發(fā)表論文2篇,專利7項,工法2篇,突破了梁頂推施工、預應力張拉、支撐體系復雜的技術瓶頸,為公司發(fā)展積累寶貴經驗,在該高陡山區(qū)施工中有了新的突破。
見實效,打造智能化山區(qū)高速施工的新格局
建(個)元高速公路項目施工,特別在橋梁施工中,動輒就是90米高墩,項目引領新科技創(chuàng)新,實現高墩、梁場等智能化噴淋養(yǎng)護,解決了高墩養(yǎng)護困難不到位的難題。
“站在96米的高墩下,點開類似KTV的點歌臺操作屏,根據需要設置噴淋間隔時間、噴淋時間等,并且能定時,省事、省時、省力、高效、便捷、安全?!蹦贻p施工管理人員驕傲地說道。
不僅要考慮施工質量、養(yǎng)護問題,還須確保高墩模板墩身垂直度、扭轉變形及施工線性控制的問題。項目科研技術組精益求精提出基于無跡卡爾曼濾波的墩身垂直度及扭轉變形的控制方法,采用激光垂準儀和全站儀進行測試,施工中保證偏差小于6毫米,此技術的應用給項目的施工提供更有利的保證。
為更高標準、更高質量履約,實現自動化、批量化、精細化程度,在項目公司統(tǒng)一組織下建立了完整準確的互通立交工程BIM模型,利用BIM模型的虛擬性與可視化,結合相關工程圖紙、資料、數據及相應的參數,模擬展現施工工藝、施工流程等,提前反映施工難點,并進行施工過程優(yōu)化,避免返工了現象,提高了工作效率,縮短了施工工期,提升了水電五局履約及管理水平,在新發(fā)展階段、高質發(fā)展要求下,開啟了山區(qū)高速施工新格局,提升優(yōu)質工程施工新保障,打造智能化山區(qū)高速施工的新格局。
聚合力,助力地方鄉(xiāng)村建設帶來脫貧攻堅的新希望
紅河州地處滇南,南部與越南接壤,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邊疆少數民族自治州,有11個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8%,打造“民族團結之路”“精準扶貧之路”,是建(個)元高速公路項目建設確定的目標之一。
水電五局所承建工程范圍附近的克租村、尼格村、五七村地處山區(qū),以哈尼、彝族為主,村道為土路,交通甚是不便。每年暴雨頻繁而至,雨水導致鄉(xiāng)村道路多次塌方,農民賴以生存的農副產品、水果等運輸不出去,導致該地區(qū)十分貧困。
自2018年水電五局建設者來到這里,項目立足企地共建、協(xié)同發(fā)展的目的,著眼助力地方脫貧攻堅,在同紅河州南部山區(qū)的貧困斗爭中,不斷發(fā)揚央企風范,與地方人民建立深厚的情誼,在祖國南疆譜寫了一曲令人動容的扶貧樂曲。
從項目黨支部主動作為、項目黨員沖鋒在前,幫助解決道路問題,助力村民安全出行;從項目人員一次次走進當地群眾家中,為一個個孩童送上金秋助學金;從項目青年員工一次次的走到村子孤寡老人家中,為他們一次次的解決難題;從“我們要盡量買當地老百姓的菜,為他們增加一份收入”到為數以千計的外出務工人員提供就業(yè)崗位,在這條崇山峻嶺的施工線路上,水電五局扶貧幫困的故事真的太多了。四年間,如春風化雨,水電五局的一次次行動早已浸潤地方心田,先后獲個舊市總工會,賈沙鄉(xiāng)科級希望小學、尼格村委會、松云村委會贈送錦旗,獲建水縣坡頭鄉(xiāng)、個舊市賈沙鄉(xiāng)贈感謝信,五局在紅河州的扶貧已經成為了一枚閃耀時代的標簽。
如今,村外的道路被硬化了,稻谷、玉米收割時不再擔子挑、肩膀背,三輪車也能派上用場。并且隨著高速公路的通車,如今到個舊路途從3個多小時銳減至30多分鐘,水果及農副產品不再滯銷,大面積山地、天然溫泉資源被重新開發(fā)。據說,已有投資人來尼格村收購水果,商洽溫泉開發(fā),村民們看到發(fā)家致富的希望,媽媽們再也不用擔心孩子在崎嶇、輾轉顛簸的上學路上遇到塌方了,村里的老人都說“簡直不敢想”“太方便了”“如天路一般”“感謝你們”。
四年,中國電建人將汗水灑向山巒,將勤勉化作坦途,闊步走在致力于民族團結,助力鄉(xiāng)村建設,在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路上,彰顯了央企的責任與擔當。
極目遠眺,一座座橋梁凌空飛躍,一根根墩柱高聳入云,靜靜感受,紅河州南部經濟大動脈搏動的心跳已經愈發(fā)強勁。
云端筑夢,大道出滇,建(個)元高速公路起舞群山、化天塹為通途的美好愿景終于實現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