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亞迪吉利“仰望銀河”的時候,也有人“命懸一線”。一向充滿戲劇性的新能源車市場,在競爭的2.0賽場,玩家的命運發(fā)生了改變,再次印證了一切皆有可能的經典判斷。
開年車市熱鬧非凡。長城“鐵娘子”牽手小鵬,起亞高管“怒懟”比亞迪,比亞迪與特斯拉銷冠之爭落下帷幕,吉利就迫不及待地送去戰(zhàn)書,要在高端領域一決高下。
國補退場以及疫情后的產業(yè)恢復期,新能源汽車進入又一次生死存亡的競爭期,這場新能源汽車2.0戰(zhàn)役的終局越來越好看。
拿下銷冠的比亞迪并沒有比特斯拉更賺錢,到底是“新晉銷冠”更強,還是“成本殺手”更勝一籌還在激烈討論。仰望銀河,作為自主品牌曾經的銷量冠軍,吉利在新能源車市場一直表現(xiàn)乏力,時常“仰望”少有“銀河”,何時能找回自己“失去的市場”還是未知數(shù)。
眼下已知的是,威馬的危機已經“紙包不住火”,在頭部力量激烈競爭的同時,威馬被甩在了后面,甚至隨時會倒在春天里。
“活下去,像牲口一樣活下去。”從去年至今,哪怕降薪、精簡業(yè)務、資產凍結,威馬都沒能走出自己的至暗時刻。
原計劃的新車型沒蹤影,資金壓力越來越大。威馬當初的目標是成為新能源車領域的大眾集團,如今卻離大眾越來越遠。
威馬不是第一個,更不會是最后一個。作為曾經的造車新勢力“四小龍”之一,創(chuàng)始人沈暉說新能源車市場是長跑,現(xiàn)實是未必每個人都能跑到最后。
在深度競爭的2.0階段,新能源車企一邊彼此廝殺,拼銷量、推高端,另一邊,集體走出自己的江湖,與燃油車貼身肉搏。
像比亞迪一樣推出一款起售價十萬的電車不難,但新能源汽車在產品布局上,還遠未形成燃油車密集的產品分層。
對標BBA的平均售價區(qū)間,新能源汽車的產品數(shù)量和競爭力還遠遠不夠。想鉆燃油車的市場空子,一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而到了這個階段,新能源汽車空間座艙、智能化、輔助駕駛、芯片等層面表現(xiàn)已經司空見慣,除了傳統(tǒng)制造環(huán)節(jié)上的硬碰硬之外,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就像新起亞K3上市的關鍵節(jié)點,“口水戰(zhàn)”收獲了熱度與關注度,營銷焦慮一時緩解了,還是要面對很現(xiàn)實的產品之困。
“營銷見長,生態(tài)主打”并不能當作新能源車企細水長流的運營方向,只能是階段性借力的一根杠桿。新能源汽車市場要想越做越大,產品品類只能越來越細,以實現(xiàn)銷量、供應鏈、利潤率的良性互動。(北京商報評論員 陶鳳)
評論